「阿姨,妳不是去年才做過大腸鏡,沒怎樣不用每年做拉!!」
現在大家預防保健的觀念都不錯,願意定期接受健康檢查
尤其是很多醫療院所、健檢中心,都會推出優惠"套餐"
"黃金套餐"、"旗艦套餐"、"耶誕套餐"各式各樣......
但裡面的每個項目真的有需要這麼頻繁做嗎?
其中有一項就是大腸鏡,相信有經歷過的人都知道,
檢查日三天前要開始低渣飲食,前一天要"清腸",喝水喝瀉藥、跑廁所等等
接受大腸鏡檢查,不是普通的辛苦
其實臨床上對於大腸鏡多久做一次
已有詳細的建議可供參考
根據美國醫學組織的建議如下
※以上建議是假設大腸鏡有整段做完(也就是說腸子清得很乾淨,醫師也有從頭看到底)
,並且可以看到的息肉都已切除
※如有其他危險因子(例如家族大腸腫瘤史或其他癌症史,請再與您的醫師討論)
Ref: GASTROENTEROLOGY 2012;143:844 – 857
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健檢]發現膽囊息肉怎麼辦??
腹部超音波健檢時常常會發現膽囊息肉
其實不算少見,大概二十個人就會有一個人有
雖然大多數膽囊息肉是良性的,但是仍需要採比較積極的做法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
因為晚期膽囊癌的預後很差
可惜的是,沒有一個很好的非侵入性檢查來告訴我們到底息肉是好是壞?
對於沒有接受膽囊切除的病患要多久追蹤一次,目前也尚未有充足的研究
唯一有效治療膽囊息肉的方法就是膽囊切除術(cholecystectomy)
如果出現以下狀況就需要處理
@有症狀的病人(膽絞痛或是胰臟炎)
@膽囊息肉合併膽結石或原發性硬化膽道炎
@膽囊腺體肌肉增生(adenomyomatosis)
@無症狀的病人
*.息肉大於20mm =>剖腹開(惡性度高)
*.息肉 10-20mm =>腹腔鏡開
*.息肉 5-10mm =>每3-6個月追蹤腹部超音波,變大或有症狀就開
*.息肉 小於5mm =>每6-12個月追蹤腹部超音波,變大或有症狀就開
有些人會害怕開刀,一旦體檢報告出來,反而會先去試一些民俗療法(中藥、偏方)
有時候一拖就好幾個月,這樣其實就失去了當初健檢早期發現的目的了!!
其實不算少見,大概二十個人就會有一個人有
雖然大多數膽囊息肉是良性的,但是仍需要採比較積極的做法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
因為晚期膽囊癌的預後很差
可惜的是,沒有一個很好的非侵入性檢查來告訴我們到底息肉是好是壞?
對於沒有接受膽囊切除的病患要多久追蹤一次,目前也尚未有充足的研究
如果出現以下狀況就需要處理
@有症狀的病人(膽絞痛或是胰臟炎)
@膽囊息肉合併膽結石或原發性硬化膽道炎
@膽囊腺體肌肉增生(adenomyomatosis)
@無症狀的病人
*.息肉大於20mm =>剖腹開(惡性度高)
*.息肉 10-20mm =>腹腔鏡開
*.息肉 5-10mm =>每3-6個月追蹤腹部超音波,變大或有症狀就開
*.息肉 小於5mm =>每6-12個月追蹤腹部超音波,變大或有症狀就開
有些人會害怕開刀,一旦體檢報告出來,反而會先去試一些民俗療法(中藥、偏方)
有時候一拖就好幾個月,這樣其實就失去了當初健檢早期發現的目的了!!
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
[Guideline] 2013 ASH/ISH 高血壓指引
在JNC8發表的前後
ASH(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和 ISH(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也發表高血壓治療的指南
與JNC8主要不同的地方在於
@針對80歲以上的病患,才建議目標值為150/90 mmHg
@針對血壓160/100mmHg 以上的病患,一開始就建議使用兩種藥物
@對於小於60歲的非黑人建議使用ACEI or ARB
對於大於60歲的非黑人建議使用CCB or Thiazide
Reference
ASH(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和 ISH(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也發表高血壓治療的指南
@針對80歲以上的病患,才建議目標值為150/90 mmHg
@針對血壓160/100mmHg 以上的病患,一開始就建議使用兩種藥物
@對於小於60歲的非黑人建議使用ACEI or ARB
對於大於60歲的非黑人建議使用CCB or Thiazide
Reference
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
[Guideline] 經過漫長等待的 JNC8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賈島《劍客》
大家引頸期盼的JNC 8(the Eighth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美國高血壓指引)
2014 Evidence-Based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in Adults
於12月18日發表在JAMA
距離JNC7(2003)整整十年了!!!
熱騰騰!! 快來看有哪些不一樣
有表有真相
60歲以下目標值爲140/90mmHg
至於糖尿病或慢性腎病變的人不論幾歲目標值都是140/90mmHg
@"非"黑人:一開始治療可用thiazide、CCB、ACEI、ARB
黑人:一開始治療可用thiazide、CCB
有慢性腎病變的病人:治療應包括ACEI或ARB
@有幾種可以選擇的治療策略
*用一種藥,加到最大量,不行才換
*也可在第一種藥用到最大量前,直接加第二種藥
*一開始就使用兩種藥,或combination
不過我覺得最貼心的是以下這張表格
guideline 百百種 ,這一張表幫大家整理好各種的標準,盡在不言中......
201501 更新
2015年台灣版的指引出版了---->[Guideline] 2015 台灣高血壓指引
其中的一些編輯並不太認同美國版的"JNC 8"
認為它充其量只是由之前JNC的一些委員編出來的
且證據力都不太夠
由其是針對年紀大的人的血壓建議
因此不能稱為"JNC 8"
只能稱之為"2014 JNC report"
Ref:JNC8
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藥物]ACEIs或ARBs可以一直"護腎"護到甚麼時候呢??
ACEIs或ARBs作用在腎絲球小動脈,幫助減輕腎絲球的血管壓力
對於降低尿蛋白有助益,可以延緩慢性腎衰竭惡化(但是,不是尿蛋白降越多,護腎功能越強)
已經是眾所皆知
但是對於腎功能不佳的病人,臨床上對於可不可以開始使用ACEI或ARBs?
或是已經在用的病人,腎功能惡化要不要停藥?
似乎都還在模糊地帶
中國曾經發表過研究顯示ACEIs或ARBs使用於stage 4 CKD 或Cr 3-5 mg/dL的病人有好處
但是對於stage 5 CKD或Cr 5 mg/dL以上的病人,則沒有相關的研究
且大部分的臨床試驗都排除掉這群人
因此JAMA 日前發表了一篇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是由台灣的團隊利用健保資料庫(NHI Research Database)分析
探討advanced CKD的病人是否仍可持續使用ACEIs或ARBs
研究族群包括大約28000個有貧血,高血壓,stage 5 CKD的病人
平均七個月的follow-up中
有使用ACEIs或ARBs的病人比未使用者,有較低需要長期洗腎的機率 (HR, 0.94)
但如果是ACEIs及ARBs併用者則沒有降低風險
需注意的是在使用 ACEI或ARB的病患,因高血鉀事件住院的比率較高
(9.2% vs 6.7%; P < .001])
結論:對於病人過去沒有嚴重高血鉀或反覆acute kidney injury且能規律的定期追蹤生化指數
那麼臨床醫師對於Advanced CKD仍可持續使用ACEIs或ARBs來延緩病人進入ESRD
Ref: JAMA Intern Med.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16, 2013.
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疫苗]四價流感疫苗
流行性感冒病毒是屬於正黏液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並且可以區分為A,B,C三大型
其中A型及B型較易引起嚴重的呼吸道感染,因此對於臨床上的意義比較大
A型又可依表面抗原的不同,分為許多亞型,例如常聽到的H1N1,H3N2等等
B型主要可分為兩大株(lineages):Yamagata(山形) 和 Victoria(維多利亞)
狡猾的病毒因為抗原的突變(antigenic drift and shift)
使人們難以產生免疫力,一再的被流感感染
因此每年十月左右開始施打的流感疫苗被認為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
每年WHO會針對前一年在各地所收集到的資料,"預測"建議疫苗組成的病毒株
因此就有人有疑問了,既然是預測,難免會失準
目前台灣施打的公費流感疫苗皆為三價(也就是包含兩種A型,一種B型)
以前B型流感感染的病人通常較A型流感少(平均大概20幾%),且都是流行其中一株
但在過去的十年,B型流感的兩大株都有一起流行的紀錄,且每年流行的株也是都一直在變化
B型流感疫苗猜中的機會就只有一半而已
因此開始發展出四價的流感疫苗(包含兩種A型,兩種B型),使保護力更加的提升
至於大家所擔心的新疫苗是否會產生較嚴重的副作用,目前研究看起來是安全的
台灣目前也有引進四價疫苗可供自費接種(大約1000元左右)
未來也許政府會考慮將四價疫苗作為公費接種,提供大家對流感更好的防護
-------------------------------------------------------------------------------------------------------------------
最令大家感到困惑的是為什麼我打了流感疫苗,還是會得到感冒?
因為大家俗稱的感冒(咳嗽發燒流鼻水喉嚨痛),致病原是多達數百種的不同病毒或細菌造成的
(最常見的是腺病毒)
流感則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兩者並不相同;流感疫苗所包含之病毒株僅包含目前最常流行之3種病毒型別,加以病毒易突變特性,故於接種流感疫苗後,還是有可能感染其他型別流感。
由於流感較容易產生併發症,因此,疫苗的預防還是以流感為主
Ref: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2013年12月13日 星期五
[常見疾病]感冒多久才會好??
天氣變化大
每到冬天, 各大醫院及診所都擠滿了準備看感冒的大人小孩
所謂感冒
比較專業一點的說法,大部分是屬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基層診所最常遇到的求診者之一也是屬於小孩感冒
最近在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 就發表了一篇系統性文獻回顧
綜合整理了50幾個與小孩感冒相關的研究
把常見的症狀列出,並預測可能症狀好轉需要的時間(如下表)
50%表示一半的人好轉需要的時間
90%表示10個裡面有9個好轉需要的時間
這些天數可以給家長們心裡有個底,大部分的疾病及症狀都需要一定緩解的時間
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是屬於病毒感染
多休息多喝溫開水即是最好的良方
如果真的不舒服,吃一些症狀緩解的藥物後
也不可能症狀馬上完全解除
有時候一開始可能只有流鼻水
吃了藥之後反而咳嗽、發燒、喉嚨痛都來了
怎麼會這樣呢?通常這時候父母親們就會馬上又找另一家診所求診了
這其實就是感冒正常的進程
假設症狀真的超過如預期
則需再度到醫院尋求幫助,方為較合理
而對臨床醫師來說
這些天數也可以使自己心裡有個底
而不用一昧地使用抗生素作為"感冒"的處方
*.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咽、喉及鼻竇器官受到病原體(以病毒為主)的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鼻咽炎、扁桃腺炎等。
Ref: BMJ 2013;347:f7027
[每日一字]transaminitis
transaminitis 是指肝功能升高的意思
也就常聽到的 AST 、ALT上升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又叫 SGPT)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又叫 SGOT)
也就常聽到的 AST 、ALT上升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又叫 SGPT)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又叫 SGOT)
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疫苗]帶狀疱疹? 皮蛇? Shingles? Herpes zoster?
美國在2006年就已通過帶狀疱疹疫苗的上市
帶狀疱疹疫苗 (Zostavax, Merck) 今年(2013)終於在台灣也上市了
引起帶狀疱疹跟水痘的病毒都是同一隻,小時後如果得過水痘,復原後,病毒便會躲到我們的神經節內,一旦年紀變大免疫力下降時,便會再度跑出來作怪
通常帶狀疱疹的皮膚症狀最容易引起恐慌,有傳說得了"皮蛇",就可能會有生命危險,一切都是誤會阿!!
但是其實最讓人困擾的是帶狀疱疹後神經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尤其是年紀越大,神經痛發生的比例和嚴重度越高,而這個疫苗施打的目的,除了可以預防帶狀疱疹外(大約降低70%的比例),重要的是也可以預防帶狀疱疹後神經痛及減輕相關的疼痛
@缺點
1.疫苗效果會與年齡有關(隨年齡下降)
50-59歲 保護力 69.8%
大於70歲 保護力 37.6%
2.免疫不全無法施打
@屬於減毒活病毒疫苗(Live attenuated)
@終其一生每三人大概會有一人會罹患帶狀疱疹
@目前衛生署的核可的適應症為50-79歲之成人,皮下接種一劑
@接種前不需檢驗有否抗體
@根據研究,如果帶狀疱疹疫苗與肺炎鏈球菌疫苗同時注射,肺炎鏈球菌疫苗效果可能會下降,因此建議可以間隔四周再打
@接種後保護力就目前證據來說,應該可以到5-10年
@最近有罹患帶狀皰疹者,建議6-12個月後再接種
@目前接種均須自費,大約台幣6000-7000元左右
帶狀疱疹疫苗 (Zostavax, Merck) 今年(2013)終於在台灣也上市了
引起帶狀疱疹跟水痘的病毒都是同一隻,小時後如果得過水痘,復原後,病毒便會躲到我們的神經節內,一旦年紀變大免疫力下降時,便會再度跑出來作怪
通常帶狀疱疹的皮膚症狀最容易引起恐慌,有傳說得了"皮蛇",就可能會有生命危險,一切都是誤會阿!!
但是其實最讓人困擾的是帶狀疱疹後神經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尤其是年紀越大,神經痛發生的比例和嚴重度越高,而這個疫苗施打的目的,除了可以預防帶狀疱疹外(大約降低70%的比例),重要的是也可以預防帶狀疱疹後神經痛及減輕相關的疼痛
@缺點
1.疫苗效果會與年齡有關(隨年齡下降)
50-59歲 保護力 69.8%
大於70歲 保護力 37.6%
2.免疫不全無法施打
@屬於減毒活病毒疫苗(Live attenuated)
@終其一生每三人大概會有一人會罹患帶狀疱疹
@目前衛生署的核可的適應症為50-79歲之成人,皮下接種一劑
@接種前不需檢驗有否抗體
@根據研究,如果帶狀疱疹疫苗與肺炎鏈球菌疫苗同時注射,肺炎鏈球菌疫苗效果可能會下降,因此建議可以間隔四周再打
@接種後保護力就目前證據來說,應該可以到5-10年
@最近有罹患帶狀皰疹者,建議6-12個月後再接種
@目前接種均須自費,大約台幣6000-7000元左右
2013年12月7日 星期六
[Guideline]免疫不全病人疫苗指引
美國感染症醫學會(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IDSA) 針對免疫不全病人發佈了相關的疫苗指引建議
@相關的專家需協助初級照護的醫師確保病人接受適當的疫苗
@活性疫苗應該在計畫免疫抑制之前至少4周給予,非活性疫苗則是至少2周之前
ex:60歲以上,如果預計要接受免疫抑制療法,可以四周前先給予帶狀皰疹疫苗(活性減毒)
@家庭成員應接受非活性流感疫苗,並要避免口服小兒麻痺疫苗
@HIV感染的病人應根據CDC的建議給予疫苗
Ref: IDSA guidelines in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相關的專家需協助初級照護的醫師確保病人接受適當的疫苗
@活性疫苗應該在計畫免疫抑制之前至少4周給予,非活性疫苗則是至少2周之前
ex:60歲以上,如果預計要接受免疫抑制療法,可以四周前先給予帶狀皰疹疫苗(活性減毒)
@家庭成員應接受非活性流感疫苗,並要避免口服小兒麻痺疫苗
@HIV感染的病人應根據CDC的建議給予疫苗
Ref: IDSA guidelines in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
[新知]小時候的胖不是胖??
常常聽老人家說小時候的胖不是胖
這觀念也許老早就過時了
在出生前後就有許多的危險因子會造成肥胖
@懷孕期過多的體重增加
@懷孕期抽菸
@母乳哺餵小於12個月
@嬰兒時期睡眠小於每天12小時
在一項研究中顯示
如果以上四項危險因子皆有比上四項都沒有的族群
到學齡前肥胖的比例是 29% 比上 6%
但是我們對於打擊肥胖
到底要從多早開始呢? the early,the better!!!
最好是從媽媽懷孕期就開始
因為懷孕期和嬰兒期的幾個特點有利於改變"變胖"的行為,以減少肥胖及其併發症的風險。
首先,因為對於自己的孩子有利,女性更願意在這些時期,改變自己的行為
其次,由於孕婦和嬰兒獲得頻繁的醫療照顧,改善醫療照顧的措施有很大著墨的空間。
第三,這些時期是相對短暫的,要使行為改變,通常介入時期越短越容易成功
第四,如果在懷孕期和嬰兒期成功的改變行為,這將減少未來產婦肥胖風險(提早打破惡性循環,媽媽生胖小孩,小孩長大變胖媽媽,再生更胖的小孩.........)
那到底還有哪些措施可以避免肥胖呢?
例如:控制妊娠糖尿病、減少選擇性的剖腹產、4-6個月再吃固體食物等等......
但目前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找出更多的證據
Ref: N Engl J Med 2013; 369:2173-2175
這觀念也許老早就過時了
在出生前後就有許多的危險因子會造成肥胖
@懷孕期過多的體重增加
@懷孕期抽菸
@母乳哺餵小於12個月
@嬰兒時期睡眠小於每天12小時
在一項研究中顯示
如果以上四項危險因子皆有比上四項都沒有的族群
到學齡前肥胖的比例是 29% 比上 6%
但是我們對於打擊肥胖
到底要從多早開始呢? the early,the better!!!
最好是從媽媽懷孕期就開始
因為懷孕期和嬰兒期的幾個特點有利於改變"變胖"的行為,以減少肥胖及其併發症的風險。
首先,因為對於自己的孩子有利,女性更願意在這些時期,改變自己的行為
其次,由於孕婦和嬰兒獲得頻繁的醫療照顧,改善醫療照顧的措施有很大著墨的空間。
第三,這些時期是相對短暫的,要使行為改變,通常介入時期越短越容易成功
第四,如果在懷孕期和嬰兒期成功的改變行為,這將減少未來產婦肥胖風險(提早打破惡性循環,媽媽生胖小孩,小孩長大變胖媽媽,再生更胖的小孩.........)
那到底還有哪些措施可以避免肥胖呢?
例如:控制妊娠糖尿病、減少選擇性的剖腹產、4-6個月再吃固體食物等等......
但目前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找出更多的證據
Ref: N Engl J Med 2013; 369:2173-2175
2013年12月3日 星期二
[新知]"肥胖"本身就是個問題??
臨床上常看健檢,就可以發現有一群人很特別
體重過重肥胖,想像中應該體健報告出來會滿江紅
但是他們就是血糖、血壓、血脂都正常
那到底這群人是不是算是健康的呢?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發表了一篇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來探討這個問題
這個分析包括了八個觀察性的研究(超過60,000人)
探討BMI 及代謝性相關的因子
參加者如果沒有符合"代謝症候群*" 被定義為metabolically healthy
結論:
1.metabolically healthy且肥胖的人比metabolically healthy且正常體重的人
在十年的追蹤發現整體死亡率及心血管事件風險都增加(上升24%)
2.不管是正常體重,過重或是肥胖,只要有metabolic syndrome,都會增加風險
即使正常血壓、三酸甘油酯及血糖,似乎不能使肥胖的病人免於增加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的風險
肥胖本身就會造成一些subclinical 的代謝及血管異常
長期下來造成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的風險增加
因此,對於“benign” obesity 或“healthy” obesity這個詞可能要抱持一些存疑的態度了
*代謝症候群 metabolic syndrome,以下5個大於3個即符合
指"一粗、二高、血脂異常"
@男性腰圍≧90公分( 35吋半),女性腰圍≧80公分( 31吋半)
@收縮血壓 ≧ 130 mmHg ,舒張血壓 ≧ 85 mmHg
@空腹血糖 ≧100 mg/dl
@高密度膽固醇:男性 <40 mg/dl ,女性 <50 mg/dl
@三酸甘油酯 ≧150 mg/dl
Ref: Ann Intern Med. 2013;159(11):758-769.
體重過重肥胖,想像中應該體健報告出來會滿江紅
但是他們就是血糖、血壓、血脂都正常
那到底這群人是不是算是健康的呢?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發表了一篇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來探討這個問題
這個分析包括了八個觀察性的研究(超過60,000人)
探討BMI 及代謝性相關的因子
參加者如果沒有符合"代謝症候群*" 被定義為metabolically healthy
結論:
1.metabolically healthy且肥胖的人比metabolically healthy且正常體重的人
在十年的追蹤發現整體死亡率及心血管事件風險都增加(上升24%)
2.不管是正常體重,過重或是肥胖,只要有metabolic syndrome,都會增加風險
即使正常血壓、三酸甘油酯及血糖,似乎不能使肥胖的病人免於增加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的風險
肥胖本身就會造成一些subclinical 的代謝及血管異常
長期下來造成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的風險增加
因此,對於“benign” obesity 或“healthy” obesity這個詞可能要抱持一些存疑的態度了
*代謝症候群 metabolic syndrome,以下5個大於3個即符合
指"一粗、二高、血脂異常"
@男性腰圍≧90公分( 35吋半),女性腰圍≧80公分( 31吋半)
@收縮血壓 ≧ 130 mmHg ,舒張血壓 ≧ 85 mmHg
@空腹血糖 ≧100 mg/dl
@高密度膽固醇:男性 <40 mg/dl ,女性 <50 mg/dl
@三酸甘油酯 ≧150 mg/dl
Ref: Ann Intern Med. 2013;159(11):758-769.
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
[藥物]抗凝血劑 Edoxaban用於治療Atrial Fibrillation有新斬獲?
傳統抗凝血藥物 Warfarin 是用來目前治療AF的首選
但是它在臨床上常常需要監控INR,且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
造成臨床上使用的不便,相繼有許多新一代的藥物想要來挑戰它的地位
Edoxaban就是其中之一(direct oral factor Xa inhibitor)
這次NEJM 上發表一篇探討Edoxaban用於AF的病人是否能不亞於Warfarin呢?
這次NEJM 上發表一篇探討Edoxaban用於AF的病人是否能不亞於Warfarin呢?
心房纖維顫動病人
Intervention:
研究設計:randomized, double-blind, double-dummy* trial
收入21,105有中高風險**的AF病人(平均follow-up, 2.8 年)
研究分為三組
一組使用 high-dose edoxaban 60 mg
一組使用 low-dose edoxaban 30 mg
研究分為三組
一組使用 high-dose edoxaban 60 mg
一組使用 low-dose edoxaban 30 mg
一組使用 warfarin, 控制 INR 至 2.0 to 3.0
Outcome:
primary efficacy end-point:
Outcome:
Primary efficacy end point:中風或全身性栓塞(systemic embolic)事件
Principal safety end point:治療期間的重大出血 (major bleeding)事件
primary efficacy end-point:
使用intention-to-treat analysis
edoxaban 高劑量組:hazard ratio, 0.87; 97.5% CI, 0.73 to 1.04; P = 0.08
edoxaban 低劑量組:hazard ratio, 1.13; 97.5% CI, 0.96 to 1.34; P = 0.10
Principal safety end point:
warfarin 組:3.43%
edoxaban 高劑量組:2.75% (hazard ratio, 0.80; 95% CI, 0.71 to 0.91; P<0.001)
edoxaban 低劑量組:1.61% (hazard ratio, 0.47; 95% CI, 0.41 to 0.55; P<0.001)
結論:兩種劑量(60mg,30mg)一天一次的 edoxaban 在預防中風及全身性栓塞都不亞於warfarin ,並且皆有意義的降低出血及因心血管原因死亡的比率
相信這個結果應該算是相對正面
相信這個結果應該算是相對正面
*受試者皆吃兩種藥物,一種有療效,一種安慰劑
**CHADS2 1-2分為中度風險,3-6分為高度風險,本實驗是收≧2分的病人
**CHADS2 1-2分為中度風險,3-6分為高度風險,本實驗是收≧2分的病人
Ref:N Engl J Med 2013; 369:2093-2104 ENGAGE AF-TIMI 48
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Guideline]2013 ACC/AHA Guideline 高血脂治療指引
過去十五年,廣泛的使用達標(Treat to target)的觀念
但是出現幾個問題
首先並沒有臨床試驗的資料說明目標到底要到多少?
是不是降到比較低的目標,可以使ASCVD *風險降低?
另外,為了達到特定目標,而使用多種藥物,是否會增加潛在的風險?
還有人提出"Lowest is best ",但是理由同上,凡事講究證據(期待未來的研究)
2013 ACC/AHA(美國心臟病學院/美國心臟醫學院) guideline 這次提出新的概念
1.專注於 ASCVD風險的降低
@有4個使用statin有益的族群(4 statin benefit groups )
*.病人有 clinical ASCVD
*.病人的 LDL–C ≥190 mg/dL
*.病人 40 - 75 歲且有糖尿病及 LDL-C 70-189 mg/dL
*.病人 40 - 75 歲及 LDL-C 70-189 mg/dL,沒有clinical ASCVD 或糖尿病, 但是 estimated 10- year ASCVD風險大於 7.5%
ps.附上一張NEJM的流程圖
*.病人有 clinical ASCVD
*.病人的 LDL–C ≥190 mg/dL
*.病人 40 - 75 歲且有糖尿病及 LDL-C 70-189 mg/dL
*.病人 40 - 75 歲及 LDL-C 70-189 mg/dL,沒有clinical ASCVD 或糖尿病, 但是 estimated 10- year ASCVD風險大於 7.5%
ps.附上一張NEJM的流程圖
@治療策略有 high-intensity及 moderate-intensity statin therapy
*.high-intensity:使LDL降低≧50%
=>atorvastatin (Lipitor; 40–80 mg) or rosuvastatin (Crestor; 20–40 mg)
*.moderate-intensity:使LDL降低30-50%
=>atorvastatin (10–20 mg), rosuvastatin (5–10 mg),
simvastatin (Zocor; 20–40 mg), pravastatin (40–80 mg))
@對於以下族群目前並未有足夠的證據支持需使用statin therapy
*.年紀大於75歲,且沒有ASCVD
*.洗腎病人
*.心衰竭(NYHA class II,III,IV)
2.對於LDL–C , Non-HDL–C 治療目標有新的看法
@不強調使用特定達標值(在使用藥物治療後,追蹤檢驗值的目的是為了評估服藥的順從
性,而不是要看數值控制到多少)
@statins 被視為除了降膽固醇的數值外,有其他的機轉(pleiotropic effects)可以改善臨床預後
@對於降低風險有益處的人使用適當強度的治療
@目前的證據並未支持使用非statin的降血脂藥(無論是合併使用或用於無法忍受statin的人)
3.初級預防的整體風險評估
@建議使用新的方程式來預估10-year ASCVD risk
計算公式
4.安全的建議
@提供statin使用相關副作用的專家指導
@小心肌肉、肝臟的傷害及新生成的糖尿病
5.生物標記及非侵入性檢查的角色
@這些因子也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的風險,但未被包含在10-year ASCVD 風險公式內
@假使患者不屬於"有益的"四大族群,這些額外的因子可以當作是否要給予治療的參考
@包括LDL–C ≥160 mg/dL 、遺傳性高血脂、一等親有早發性ASCVD(男性小於55,女性小於65)、高敏感度C反應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2 mg/L、冠狀動脈攝影鈣化指數(CAC score) ≥300 Agatston units or ≥75 percentile for age, sex, and ethnicity、ankle-brachial index <0.9或elevated lifetime risk of ASCVD
6.未來的更新
這份指引主要是專注於降低ASCVD事件,並不是提供全面性的血脂治療策略
因此未來還有許多問題有待更進一步研究
@高三酸甘油脂的治療?
@使用non-HDL-c當治療目標?
@用Apo B,Lp(a),or LDL particles 當治療指標?
@心衰竭或洗腎的病人用statin是否有好處?
* ASCVD: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定義為急性冠心症、過去有心肌梗塞、穩定或不穩定心絞痛、接受過冠狀動脈或其他動脈整形術、中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周邊動脈疾病
另外,lifestyle modification(ex.飲食,規則運動,避免抽菸,維持健康體重)仍然是非常的重要,
被視為是一種background therapy
Ref: 2013 ACC/AHA guideline for cholesterol
@不強調使用特定達標值(在使用藥物治療後,追蹤檢驗值的目的是為了評估服藥的順從
性,而不是要看數值控制到多少)
@statins 被視為除了降膽固醇的數值外,有其他的機轉(pleiotropic effects)可以改善臨床預後
@對於降低風險有益處的人使用適當強度的治療
@目前的證據並未支持使用非statin的降血脂藥(無論是合併使用或用於無法忍受statin的人)
3.初級預防的整體風險評估
@建議使用新的方程式來預估10-year ASCVD risk
計算公式
4.安全的建議
@提供statin使用相關副作用的專家指導
@小心肌肉、肝臟的傷害及新生成的糖尿病
5.生物標記及非侵入性檢查的角色
@這些因子也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的風險,但未被包含在10-year ASCVD 風險公式內
@假使患者不屬於"有益的"四大族群,這些額外的因子可以當作是否要給予治療的參考
@包括LDL–C ≥160 mg/dL 、遺傳性高血脂、一等親有早發性ASCVD(男性小於55,女性小於65)、高敏感度C反應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2 mg/L、冠狀動脈攝影鈣化指數(CAC score) ≥300 Agatston units or ≥75 percentile for age, sex, and ethnicity、ankle-brachial index <0.9或elevated lifetime risk of ASCVD
6.未來的更新
這份指引主要是專注於降低ASCVD事件,並不是提供全面性的血脂治療策略
因此未來還有許多問題有待更進一步研究
@高三酸甘油脂的治療?
@使用non-HDL-c當治療目標?
@用Apo B,Lp(a),or LDL particles 當治療指標?
@心衰竭或洗腎的病人用statin是否有好處?
* ASCVD: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定義為急性冠心症、過去有心肌梗塞、穩定或不穩定心絞痛、接受過冠狀動脈或其他動脈整形術、中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周邊動脈疾病
另外,lifestyle modification(ex.飲食,規則運動,避免抽菸,維持健康體重)仍然是非常的重要,
被視為是一種background therapy
Ref: 2013 ACC/AHA guideline for cholesterol
[統計]RCT的P-value重要嗎?
table1就會看到intervention及control組彼此間的baseline differences
只要隨機分派有正確做好
對於兩組之間的P value
其實並不需要特別放上去
畢竟也許有些factor並未被特別列出來
也許也是個影響因子也不一定
因為隨機的精神就在於"隨機"
Ref :http://cpr.sagepub.com/content/19/2/231.full
[新知]減少攝取FODMAPs對於腸躁症有幫助
FODMAPs是以下幾個字的縮寫
Fermentable – 可發酵的
Oligosaccharides –寡糖,ex: Galactans, Fructans
Disaccharides – 雙糖,ex: Lactose
Monosaccharides – 單糖,ex: Fructose
And
Polyols – 多元醇,ex: Augar Alcohols
可以看得出來FODMAPs 是指一群不易被小腸吸收的分子
藉由兩種機轉 : highly osmotic load 及增加gas production
引起IBS的症狀 (腹脹,蠕動改變,腹痛等)
因此如果飲食中可以減少這類食物的攝取(常聽到的就是奶類豆類)
被證實可以改善IBS的症狀
Ref: http://fodmap.com/what-are-fodmaps/
2013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好站分享]Choosing Wisely®
醫師與病患之間如何溝通
確保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處置?
由American Board of Internal Medicine (ABIM) Foundation發起了一個活動
這個網站提出了一些問題
用條列的方式做成 “Things Physicians and Patients Should Question” (大部分是五個問題)
且都非常貼心地列出具有證據力的參考文章,給醫師做參考
另一部分是“ Patient-Friendly Resources from Specialty Societies and Consumer Reports”
主要是對病人做說明檢查及處置的必要性及風險等等(ex:CXR before surgery)
希望可以借此避免臨床上不必要甚至是有害的檢查及處置
確保高品質及cost-effective的決定
目前有超過50個專科協會加入這個活動
且會持續的更新問題的list
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Guideline]TOP GUIDELINE WATCHES
在臨床上guildline變得非常的重要
每當下決定時總是得把follow哪個guildline搬出來
才能達到說服眾人的效果
這是由鼎鼎大名的NEJM Group(品質保證)所彙整的guideline大全
等於就是各個領域最新guildline懶人包
非常適合忙碌的臨床醫師獲取新知
按此下載
另外JWatch.org 這個網站也會每天彙整眾多雜誌的最新發現
大家有空也可以去參觀參觀
每當下決定時總是得把follow哪個guildline搬出來
才能達到說服眾人的效果
這是由鼎鼎大名的NEJM Group(品質保證)所彙整的guideline大全
等於就是各個領域最新guildline懶人包
非常適合忙碌的臨床醫師獲取新知
按此下載
另外JWatch.org 這個網站也會每天彙整眾多雜誌的最新發現
大家有空也可以去參觀參觀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新知]中段尿的細菌培養不可靠?(Voided Midstream Urine Culture and Acute Cystitis)
泌尿道感染在女性是相當常見的疾病,只要在臨床工作就知道,這比例非常高
通常我們都會請病人取中段尿做細菌培養,來幫助診斷泌尿道感染,並以此做為後續抗生素的使用依據
並使用定量(quantitative)的方式來決定培養出的細菌是否是致病菌還是只是汙染
通常標準為>105 CFU/ml
然而這樣子的取樣結果到底能不能真實的反應膀胱裡面的情況呢?
於是這個簡單的研究設計(idea真的很重要),收集226個泌尿道感染的女性
分別取中段尿(midstream urine)跟取導尿管收集尿液(catheter urine)做細菌培養(>10CFU/ml就算有)
發現當中段尿培養出enterococci 及 group B streptococci 時,並無法在catheter urine culture獲得相同結果,暗示這可能會造成偽陽性的誤判(以為兇手是它們)
另外在目前大部分的實驗室,如果是測量到低濃度的E. coli併存其他種類細菌時,則報告會發陰性或汙染,這可能會造成偽陰性發生(以為人不是它殺的)
至於K. pneumoniae 及 S. saprophyticus 在本實驗中雖然數量較少(通常被視為是致病菌),但midstream urine培養出來,在catheter urine也都存在,一致性很高
因此以後判讀尿液細菌培養的報告,可能要多加考慮了
Ref:N Engl J Med 2013; 369:1883-1891 November 14, 2013
通常我們都會請病人取中段尿做細菌培養,來幫助診斷泌尿道感染,並以此做為後續抗生素的使用依據
並使用定量(quantitative)的方式來決定培養出的細菌是否是致病菌還是只是汙染
通常標準為>105 CFU/ml
然而這樣子的取樣結果到底能不能真實的反應膀胱裡面的情況呢?
於是這個簡單的研究設計(idea真的很重要),收集226個泌尿道感染的女性
分別取中段尿(midstream urine)跟取導尿管收集尿液(catheter urine)做細菌培養(>10CFU/ml就算有)
發現當中段尿培養出enterococci 及 group B streptococci 時,並無法在catheter urine culture獲得相同結果,暗示這可能會造成偽陽性的誤判(以為兇手是它們)
另外在目前大部分的實驗室,如果是測量到低濃度的E. coli併存其他種類細菌時,則報告會發陰性或汙染,這可能會造成偽陰性發生(以為人不是它殺的)
至於K. pneumoniae 及 S. saprophyticus 在本實驗中雖然數量較少(通常被視為是致病菌),但midstream urine培養出來,在catheter urine也都存在,一致性很高
因此以後判讀尿液細菌培養的報告,可能要多加考慮了
Ref:N Engl J Med 2013; 369:1883-1891 November 14, 2013
2013年11月17日 星期日
[好站分享]專業糖尿病網站
1.Joslin Diabetes Center & Joslin Clinic
2.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2013 published in Endocr Pract. 2013;19:327-336.
裡面有很多彩色的流程圖表,一目了然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藥物]糖尿病腎病變合併使用ACEI及ARB增加副作用(Combined Angiotensin Inhibi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此文章研究合併使用ACEI及ARB比單獨使用ARB是否可以減緩糖尿病腎病變
Patient:
第2型糖尿病腎病變
Intervention:
研究設計:multicenter,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研究分為兩組
一組使用 losartan+placebo
一組使用 losartan+lisinopril
Outcome:
這個研究的 primary end point 是第一次發生GFR下降或ESRD或死亡
secondary renal end point 是第一次發生GFR下降或ESRD
primary end-point :兩組無差別(hazard ratio with combination therapy, 0.88; 95% CI, 0.70 to 1.12; P=0.30)
且兩組間的死亡率沒有差別(hazard ratio for death, 1.04; 95% CI, 0.73 to 1.49; P=0.75)
合併使用ACEI及ARB會增加高血鉀的風險(6.3 events per 100 person-years, vs. 2.6 events per 100 person-years with monotherapy; P<0.001) 及急性腎損傷的風險(12.2 vs. 6.7 events per 100 person-years, P<0.001).
結論:整體來說,在糖尿病腎病變的病人合併使用ACE inhibitor 及 ARB無法獲得較多的好處
與之前兩篇文章結論類似
ONTARGET Lancet 2008 Aug 16; 372:547.
ALTITUDE N Engl J Med 2012 Dec 6; 367:2204.
Ref:N Engl J Med 2013; 369:1892-1903
Patient:
第2型糖尿病腎病變
Intervention:
研究設計:multicenter,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研究分為兩組
一組使用 losartan+placebo
一組使用 losartan+lisinopril
Outcome:
這個研究的 primary end point 是第一次發生GFR下降或ESRD或死亡
secondary renal end point 是第一次發生GFR下降或ESRD
primary end-point :兩組無差別(hazard ratio with combination therapy, 0.88; 95% CI, 0.70 to 1.12; P=0.30)
且兩組間的死亡率沒有差別(hazard ratio for death, 1.04; 95% CI, 0.73 to 1.49; P=0.75)
合併使用ACEI及ARB會增加高血鉀的風險(6.3 events per 100 person-years, vs. 2.6 events per 100 person-years with monotherapy; P<0.001) 及急性腎損傷的風險(12.2 vs. 6.7 events per 100 person-years, P<0.001).
結論:整體來說,在糖尿病腎病變的病人合併使用ACE inhibitor 及 ARB無法獲得較多的好處
與之前兩篇文章結論類似
ONTARGET Lancet 2008 Aug 16; 372:547.
ALTITUDE N Engl J Med 2012 Dec 6; 367:2204.
Ref:N Engl J Med 2013; 369:1892-1903
訂閱:
文章 (Atom)